在儿童医院,孩子们一般带着病痛来,痊愈了带着欢乐的笑脸离开。但医院的儿童神经康复科与一般的儿科有所不同,这里收治着一群特殊的孩子,医护人员疼爱地称呼他们为“折翼天使”。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运动或智力发育落后,需要进行长期康复训练。
我愿伴你静待花开
早晨,阳光穿过树叶照进病房,在地板上撒下斑驳调皮的光影。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康复科也随即活跃起来,家长们领着孩子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开始了一天的治疗。谈笑声、哭闹声,此起彼伏。治疗师周达龙正在给一岁四个月大的玮玮做运动康复,孩子时而因为治疗的不适而大哭,时而又被逗得咯吱咯吱笑。休息的间隙,周医生抽空回复出院病人家属的微信,指导他们做家庭康复治疗。
“龙龙老师!”,一声清脆的童音把周医生的意识拉了回来。走廊的尽头有个身影踉跄着往前,双腿走路明显不稳。逆着光,看不清样子,但是周医生却能立马喊出孩子的名字:“玲玲!你回来啦?”,随即伸出手准备拥抱。费了好大的劲儿,玲玲终于“跑”到了周医生跟前,两人结结实实地拥抱了半天,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的确,玲玲与周医生是多年的“老朋友”了。玲玲一岁多时被诊断为脑瘫(痉挛型双下肢瘫),也是从那时开始与周医生结下了医缘。周医生还记得初次见玲玲的状态不甚乐观:只能独坐稳定,爬行缓慢且动作非常不协调,站立能力非常差,发音也不清楚。当时给她的大运动评估结果是由于双下肢肌张力非常高,导致双下肢力量差和活动不良。下肢的屈曲紧张导致了她坐位难以直腰稳定,爬行不协调。于是,玲玲便跟着周医生开始了漫长的康复训练。玲玲的训练经常要牵拉下肢,非常不舒服甚至疼痛。周医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他还是会鼓励玲玲坚持一会儿,再坚持一会儿。小家伙也仿佛听懂了他的话,大部分时候都能坚持完成训练,尽管有时候痛得哇哇大哭。训练结束,玲玲习惯靠在周医生的肩上歇息一会,周医生轻轻地拍拍她的后背,小家伙慢慢地就会停止哭闹,露出开心的笑容。时间久了,玲玲便跟周医生熟悉起来,休息时候也喜欢“粘”着他。
经过了一年多的康复治疗,玲玲开始能独立行走了,也能进行比较清晰的言语交流。可是,她的下肢依然很紧张,走路很不稳定。又经历了大半年的康复治疗,运动能力有进步,但进步缓慢。于是省妇幼康复科团队综合评估以后,决定给她双下肢进行肉毒素注射治疗,以缓解她下肢过高的肌张力。肉毒素注射治疗不仅注射的针数多,而且药水推注也比较难受。玲玲每次接受注射,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