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缺乏,故他们对异性好奇而迷恋网上的“黄色”信息。此外,生动有趣的游戏也正好满足了少年儿童爱玩好斗、争强好胜、自我表现的心理需求,更有个别青少年,由于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以及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不和谐等,对现实世界产生逃避感,而对网络世界的心理依赖和寄托愈加强烈。
循循善诱,告诫上瘾的危害
在孩子学习电脑初期,就应向他们讲明电脑的用途和玩电脑的危害,告诉他们,如果一味沉溺于上网、玩游戏就会得“电脑综合症”,不仅会使眼睛近视、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浑身无力、头昏脑胀、失眠多梦、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反应迟钝,而且会出现颈椎酸痛,手臂麻木等症状。
这样不仅影响学习,而且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有的少年儿童因长期滞留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必然弱化社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的少年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通过教育,目的在于引起少年儿童高度重视,并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做到自我控制,自我加压,自觉防止“病毒”侵害,防患于未然。
早发现,早矫治
电脑“病毒”不可怕,预防应为先。家长、教师要时常留意少年儿童的情绪变化,做到早发现、早矫治。
一般玩电脑、游戏上瘾者会出现以下症状:上网站玩游戏时,精神焕发,
连续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睡:下网或停止玩游戏时,精神疲惫、思维迟钝、表情冷漠、情绪低落,无心上学,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甚至不满。严重者生物钟紊乱,极似吸毒者,面黄及头痛、恶心,精神萎靡不振,伴有强烈的心理依赖的生理反应。因渴望游戏升级、过关而痴迷,出现烦躁不安、易怒、反抗等不良情绪。有的不能自控,半夜起来偷着去网吧,甚至逃学,干脆不回学校。
家长、教师一旦发现上述苗头,应及时进行矫治。教育他们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正确对待学习和玩电脑游戏。教育他们应用电脑掌握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做电脑的主人,而不应做电脑的奴隶。引导他们向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家庭、学校应相互配合,搞好监督。
家长、教师要掌握电脑知识,便于与孩子交流沟通,和他们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不要因其学习成绩不佳就赶出家门、教室或讽刺、打骂。要正确引导、主动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以及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家庭、学校中的电脑要在“垃圾”网站设密,防止学生精神受到污染,要引导他们多学科学知识,少玩游戏,并时常检查孩子浏览网页的有关内容,发现“毒品”及时删除。
MP3随身听
对孩子听力的影响
如名片般大小、携带方便的MP3、随身听,已是许多上班族的最佳良伴,也是学生族群的新宠儿。不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