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唇又被称为唇裂、缺嘴、豁嘴。约30%的病例属於出生缺陷,这些病人有很强的家族内遗传的倾向,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约为1.82‰,全国现有患者170多万,属于多因素遗传性疾病。新生儿兔唇该如何防治 关注母体预防兔唇 据专家介绍,引起唇裂的确切原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唇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造成的。
很多唇裂的患者都发现在其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中也有类似的畸形发生,因而医学上一般认为唇裂畸形与遗传有关,在直系亲属中有唇裂畸形者,其后代的唇裂发生率比亲属中无唇裂畸形者要高。而环境因素主要指孕妇妊娠前三个月内,当母体的生理状态受到侵袭或干扰时,就可能影响胎儿面部的生长发育,这种侵袭主要指用药不当、频繁接触辐射及病毒性感染等。药物因素。多数药物进入母体后都能通过胎盘进入胚胎。有些药物可能影响胚胎的发育而造成畸形,目前已知的抗肿瘤药物(如环磷酰胺、氨甲喋呤等)、治疗妊娠性呕吐的敏克静和某些安眠药物(如沙立度胺)均可导致胎儿畸形。辐射因素。
如在胎儿发育时期,孕妇频繁接触放射线或微波等(包括电脑辐射)均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而成为唇裂发生的可能诱因。最后,某些病毒也会引发兔唇,如母体罹患病毒感染性疾病如风疹、病毒性感冒等,也能影响胚胎的发育而成为唇裂发生的可能诱因。另外,妊娠早期大量吸烟及酗酒,其子女唇裂的发生率比无烟酒嗜好的妇女要高。 同时,新生儿患“兔唇”的风险随父母双方的年龄递增。40岁母亲与30岁母亲相比,新生儿患“兔唇”的风险要高20%;而20岁到50岁之间,父亲的年龄每大10岁,新生儿患“兔唇”的风险就增加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