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在公元前11世纪就提出重视孕妇心态对胎儿的影响。西汉贾谊在《新书·胎教》中要求孕妇“口不出狂言,笑而不喧,虽怒不骂”,主张胸怀舒畅、乐观,喜怒哀乐不可过分。明代万全在《古今图书集成部全录》一书中,也要求孕妇“自妊娠之后,则须行生端严,性情和悦,喜怒哀乐,莫敢不慎,”否则,“喜则伤心而气散,怒则伤肝而气上,思则伤脾而生郁,忧则伤肺而气结,恐则伤肾而气下。母气既伤,子气应之未有不伤者也。”祖国医学认为,“胎借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若有所逆,即致子疾”。《增补大生要旨》中说:“除脑恼,凡受胎后切不可打骂人,盖气调则安胎,气逆则胎病”。就是说,孕妇要消除恼怒,不要动不动就大动肝火,怒火中烧,以致气不顺,胎不安,时间长了胎儿必受影响。《傅青主女科》中亦有“大怒小产”的论述。可见,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就认识到不良的心态可导致孕妇气血失调,进而危及胎儿健康发育的医学道理。
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证明,母亲孕期的心理状态,如恐惧、紧张、悲伤、忧虑、抑郁、狂喜,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胎儿的正常成长和健康发育。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是由母亲血液循环通过胎盘提供的,母亲不良的情绪变化会影响营养的摄取、激素的分泌和血液的化学成分。健康向上、愉快乐观的情绪,会使血液中增加有利于健康发育的化学物质,所怀胎儿便发育正常,分娩时也较顺利。反之,紧张、恐惧、焦虑、忧郁、悲伤的情绪,会使血液中有害于神经系统和其它组织器官的物质剧增,并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未成熟儿等。比如,当孕妇情绪过度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就会占优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就有阻碍胎儿上颌的发育而形成腭裂的可能性。而长期忧郁的孕妇,由于食欲不振,血液中营养成分不足,常会导致早产或胎儿体质下降。临产时孕妇受精神刺激而极度不安时,有可能发生滞产或产后大出血。
由此可见,古今医学家和现代医学科学均谆谆告诫孕妇,应心胸豁达,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状态,以利于达到优孕、优生的目的,确保胎儿的健康生长发育。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