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产期本来也不“准”
预产期是根据人类平均妊娠时长“推算”出来的孕妇预计分娩日期。妊娠期全过程从末次月经第一日开始计算,平均约40周。临床上为了方便计算,通常采用末次月经时间月份加9(若相加超过12,则为减3),日期加7来推算预产期。
对于记不清末次月经及尚在哺乳期未恢复月经就又怀孕的孕妇而言,临床上也常采用早孕反应出现时间、胎动开始时间、子宫宫底高度、B超检查等来帮助推算预产期。
正如平均身高并不能用来预测实际身高,预产期也不能被认定为实际分娩日期。而且,临床常用的预产期推算方法,并不考虑不同月份在天数上的差异,本身就存在一定误差。另外,孕妇记不清末次月经日期或者月经周期不准都可能让推算的预产期不准确。再加上不同胎儿在宫内发育存在一定个体差异,实际分娩日期同推算的预产期可能存在1-2周的时间差。
此外,一些孕妇妊娠相关疾病或多胎等胎儿相关因素也可能拉大实际生产日期与预产期间的时间差。
早于预产期出生,不一定是早产
不少孕妇及家属认为只要比预产期提前分娩就是早产,其实是大家误解了“早产”这个医学名词。
医学上的早产儿是指那些满28周至不足37周就来跟这个世界报到的小婴儿。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的,都是足月儿。而前面也已经提到,预产期是以妊娠40周来推算的,因此,这部分早于预产期(40周)出生,但满了37周的婴儿,都是足月儿,而非早产儿。
真的是“早生贵子”?
尽管国内的临床研究数据不多,但欧美可有不少大样本研究支持了这样的结论:无论是在早产儿(满28周,不足37周出生的婴儿)还是足月产儿(37周-42足周出生)中,母亲妊娠时间越短,出生的婴儿中男婴的比例就越高。
挪威一项研究分析了从1967年到1988年出生的约170万婴儿的出生数据发现,足月婴儿中早于预产期(40周)出生的,男婴与女婴的比例为1.17;而预产期后出生的婴儿则男女相等。
而法国一项在更大人群范围内的研究发现,不论是早产儿还是足月儿,男性胎儿的出生比例随着孕妇妊娠周数的增长而下降。而且,这种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人种特异性,在白人人群中十分明显,在黑人中却没有找到这种规律。不过,该研究中收集到的黑人样本量很小,也可能因此导致统计上的差异。
我国只有一些针对早产儿的研究发现早产儿中男婴比例显著高于女婴,尚无针对足月儿的可靠数据分析。我们如果真想要弄清咱中国婴儿是否也有这样的趋势,那还得等着
[1] [2] 下一页